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显赫的家世可以依靠。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学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证明侯爷的眼光,证明平西学堂的价值。
少年陈默,更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他渴望知识,更渴望改变命运。
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
平西学堂,正式开课了。
这座曾经荒废的别院,如今焕出了勃勃生机。
朗朗的读书声不再是单调的经义,而是夹杂着算盘珠子的噼啪声,以及热烈的讨论声。
课堂上,没有先生高高在上,也没有学生昏昏欲睡。
讲师们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能人异士,他们的授课方式也与旧式书院截然不同。
在算术课上,柳宽老先生不再是枯燥地讲解口诀,而是拿出真实的账本,让学生们现场核算税赋、计算工程量。
学生们围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各种算法的优劣。
少年陈默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算术天赋,他心算的度,甚至比一些使用算盘的学生还要快。
他现,这些数字,这些计算,不再是冰冷抽象的符号。
它们连接着田亩、钱粮,连接着百姓的生计,连接着雍凉的财政。
学会了算术,他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够看清许多过去看不懂的东西。
在律法课上,老吏们不再只是照本宣科地念诵律条。
他们会拿出一些真实的民事纠纷案例,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模拟断案的过程。
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引经据典(引用的是新颁布的雍凉律法),试图说服对方。
他们学会了如何分析案情,如何寻找证据,如何依据律法做出公正的判决。
他们也懂得了,律法并非只是用来约束百姓的工具,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在管理课上,苏文结合自己推行票号和税改的经验,向学生们讲述如何组织人力、如何调配资源、如何制定计划、如何评估效果。
他甚至会布置一些实际的“任务”
,让学生们模拟管理一个小团队,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或任务。
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
他们学会了如何沟通协调,如何激团队的潜力,如何应对突状况。
他们开始明白,管理并非仅仅是号施令,更是一门需要智慧和技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