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未央宫的早朝钟声里,刘据展开一卷黄绢,上面用朱笔写着“大汉光武五年计划”
八个大字。
光武是他最新颁布的年号。
殿内烛火映得群臣面色各异,霍光的甲胄微光闪烁,苏武的胡须轻轻颤动,他们知道,这将是改变大汉命运的关键国策。
当刘据读到“三年内铁路贯通西域三十六国”
时,霍光往前半步,甲胄碰撞声清脆:
“启禀天子,西域铁路需穿越盐泽、葱岭,臣请率羽林卫为先遣队,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壁地图,“但需在龟兹、疏勒设兵站,每百里驻兵五百,护佑筑路民夫。”
刘据点头:“准卿所奏。另赐你‘节杖’,可便宜行事。”
霍光单膝跪地,手按剑柄:“臣当效犬马之劳,若铁路不成,臣提头来见!”
他的声音里带着军人的决绝,殿内气温仿佛因这股肃杀之气下降几分。
听到“南方大开,置交趾郡铁官”
时,苏武抚须微笑道:“陛下,开南中可借滇越古道,但若想长治久安,需行‘柔远人’之道。”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宣纸,“臣建议在夜郎、滇国设‘质子学馆’,选当地酋长子弟入长安学习汉礼,许以通婚之谊。”
刘据目光一亮:“苏卿此计,比十万大军更管用。”
苏武谦逊行礼:“臣愿亲赴滇池,与滇王会盟,以钢铁、丝绸换其战马、孔雀。待五年后,南方必成大汉‘铜铁粮仓’。”
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却暗藏着纵横捭阖的智慧。
当“组建跨海水师,探索欧罗巴”
的计划被宣读时,徐卫热血上涌,向前三步:
“臣请为水师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