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桢手捧着玉观音举过头顶,大声道。
“好文采啊,”
朱祁镇笑道,不过随即他就看见一张纸条从袁桢的袖子里滑落了下来。
朱祁镇捡起一看,乐了,一看这上面的字迹,就知道是谁写的了,朱祁镇故意板起脸,有些生气道:“朕刚才还纳闷,你一个粗胚武夫,哪来那么好的文采,原来是他人代笔啊。”
袁桢脸色涨红,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刚才他还心中得意,为了这几句吉祥话,他昨天跑到号称大明朝科举奇才商辂的府上软磨硬泡了半天,在答应商辂晚上请他去京城最有名的醉花轩喝酒听曲后,商辂这才大笔一挥,给他写了这几句话。
袁桢如获至宝,当即回家将其背熟,可是一大早起来,因为昨夜喝了不少酒,竟然忘了大半,为了能说出个囫囵吉祥话,他这才将纸条带上,一路走一路背。
人家有心,朱祁镇也不好在捉弄他,于是又指了指那尊观音佛像:“哪来的?”
袁桢笑道:“回皇上,这是臣的父亲当年跟随太宗皇帝出征漠北时,从一个部落鞑子领那里抢……拿回来的。”
说着,又道:“臣听闻今天是小殿下满月宴,太皇太后是臣的姑表亲,臣也算是皇家的人,所以……所以就不请自来了。”
“有心了。”
朱祁镇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人家还带着如此贵重的礼物,“跟朕一起去见太皇太后吧。”
袁桢大喜,放好玉观音,抱着盒子屁颠屁颠的跟在皇上身后进了仁寿宫。
本来按照老太太的意思是要前廷后宫一起操办的,可朱祁镇说河南大水,中原元气尚未恢复,此时大操大办不合适,老太太觉得在理,于是就命人只在后宫摆了桌家宴,只请了在京的朱家人前来庆贺。
仁寿宫中,欢声笑语不断。
嘉兴大长公主抱着刚吃饱奶的小皇子,周围围了一圈朱家人,说着各种吉祥话。
孩子刚刚长开,一双溜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人,可爱极了。
“臣等叩见皇上。”
朱祁镇一走进仁寿宫正殿,越王朱瞻墉和井源还有东平伯夏楷赶紧躬身行礼。
“臣妾等叩见皇上。”
已有身孕的贵妃吴仪柔和贤妃淑妃等人也纷纷行礼。
“今儿是家宴,大规矩就免了。”
老太太在皇后夏子心的搀扶下,从屏风后走了出来,笑道。
朱祁镇笑着微微颌,径直走到老太太身侧:“都是自家人,大家不必拘礼。”
说着,对夏子心道:“皇后,身子可好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