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景照旧无视了对方的情绪,既然整件事从开始就轫于一个错误,是否取得成功,丝毫不重要。“这不是很矛盾吗?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暗物质缺乏者的比例近乎全人类的三分之一。”
R博士试着提出一个猜测,“或许莱安用的变异株与军方实验室的不同。”
如果真是这样,倒是可以解释为什么莱安的表述是“适应性更好”
,而R博士的实验只是现病毒反应的惰性。
慕景没有否认变异株的不同,既然七号病毒具有强变异性,不管谁主持实验,肯定都会尽可能尝试各种品种。假设军方实验室所用的毒株版本当真来自于莱安,他为什么偏偏留下这一种,目前还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莱安没有留下可以制造成功品的那一种。
慕景把R博士从自怨自艾中拉了回来,“无论怎么想,我都觉得莱安的实验成果有问题。即便他能用的实验体再不足,既然已经现暗物质缺乏者的特殊之处,顺理成章的实验思路肯定是将所有关注点都集中在这方面。”
见R博士张口似乎是想说什么,慕景摆了摆手打断,没给他开口的机会,“也不要扯什么实验体都是活人,没那么容易找到特别的‘素材’。既然都已经突破了人体实验的底线,所用的是‘暗物质’还是‘明物质’缺乏者,区别大吗?在实验体的选择上设置不必要的障碍,除非根本不想复制成功路径。”
R博士不得不承认,慕景分析的丝丝入扣,即使他再想替朋友解释,也找不到托词。
慕景也不瞒着对方,坦陈自己推测出的部分,“我认为当年的实验应该使用了大量的暗物质缺乏者,但结果并不如人意。”
这话听起来依旧矛盾,但R博士仔细品味之后,却又觉得似乎还有什么言外之意。
“难道是莱安的实验出了岔子?”
R博士自己在这方面也算是经验十足,从来就没有什么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实验室中出现任何意外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岔子,肯定有。或许应该用岔路来形容更合适。”
慕景先是点头,随后又摇头,“不过,实验走上岔路的有可能并非莱安本人。”
R博士还是处于快要抓住什么,但却隔着迷雾的状态,都有些糊涂了。
慕景却还在向他提问,“有件事我需要确认一下,‘暗物质缺乏者无法接受军方基因改造’这个结论是从哪里来的?是你实验得出的吗?”
R博士莫名的感到了一阵毛骨悚然,“是我……不,不能完全这么说。军方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一直都是基因改造,我受邀加入之前就已经明确这一点了。在我接手之后,阅读过实验室保存的大量资料,其中就包括以往针对各种基因类型人类实验的数据资料……关于暗物质缺乏者的,也在其中。”
怎么此刻想起来,竟像是有人处心积虑将那些内容混在资料库中,就等着他自投罗网翻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