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老汉眼眶湿润,仿佛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
“我不知道你来自哪里,但我知道,当年皇上攻入应天府时,附近的人有多高兴。”
“那感觉就像过年。”
“那时我们都恨不得把所有的粮食献给当今皇上!”
“现在的年轻人好多都没经历过战乱,那时候,谁会在乎百姓的死活呢?”
昔日的应天府饱受战乱侵扰,蒙古人、张士诚的部队、流窜的贼寇,每拨人马进城都如狼似虎,掠夺无度。他们搜刮粮食、抢夺金银、掳掠妇女,仿佛这片土地上的所有资源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抢东西倒也罢了,”
老者咬牙切齿,“最可怕的是,一旦有人胆敢反抗,这些人连人性都可以不要。”
这是乱世,人命轻贱,甚至不如一条狗。
然而,这位洪武爷却与众不同。说起朱元璋,老者情绪高涨,眼睛里似乎泛着光。“他入城之后立刻颁布安民告示,明确宣布:凡是胆敢劫掠百姓的,一律处以极刑。”
他的语气坚定有力,“皇上的军队进城后,秋毫无犯,连一文钱都没有拿走。”
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局势稳定后,朝廷不仅归还了被侵占的土地,还额外分配了许多新田地。老者的家产原本被乡绅霸占殆尽,如今全都归还,还有额外的补给。“你们现在耕种的这些地,大多来自当年洪武皇帝额外赏赐。”
“这样的君主,天下何处还能找得到?”
旁人附和道,“那些读书人在街头议论,洪武军就是真正的王师!”
朱元璋坐在田边,笑容灿烂,听着百姓对他的赞美,内心无比满足。与以往不同,这次他没有主动询问,而是安静地享受着这份来自民间的认可。这些话语真实而珍贵,远胜过朝堂上的奏折。
---
朱元璋坐在田埂上,笑意盈盈,忽然问众人:“我杀了那么多人,你们难道不觉得太过残忍了吗?”
一名正在饮水的男子抢先回答:“洪武爷杀得对!替我们出了恶气,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
旁边的人也纷纷附和:“那些被杀的都是*污吏,死得其所。”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目光扫过仍在劳作的农民,嘴角带着欣慰的笑容。
朱元璋再次开口:“听闻你们都如此敬重当今圣上,可为何我却听说他有许多不是之处?”
汉子爽朗一笑:“自然是要敬重的。”
“多亏洪武大帝让我们得以安居乐业,将田产分予我们,若非洪武大帝,我们乡里的许多人恐怕连生计都无处寻觅。”
“洪武大帝英明。”
“仁慈圣明,体恤百姓。”
汉子竭力为朱元璋辩解,尽力维护着他的名声。
站在一旁的朱标听到四周皆是对父皇的赞誉之词,脸上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他深切感受到这些民众确实是真心拥戴父皇,这让他倍感自豪。
这就是自己的父亲。
而这一切,他当之无愧。
此刻,朱标很想唤来夏白,让他亲眼见证父皇如何深受民众爱戴。
百姓心中自有衡量。
善待或苛待他们,百姓都会直接反映出来。
父皇并没有如夏白所言般糟糕。
朱元璋早已笑得合不拢嘴,又接着说道:“难道你们真的对洪武大帝如此满意?我却听说他并非如传说中的那般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