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算是来了,可凉州的土地本就贫瘠,耕作方式也落后,依旧是限制产量的巨大枷锁。
若仅仅解决水的问题,依旧不太够。
“老丈,往年这地,一亩能收多少粮食?”
林羽向旁边的一位老农问道。
老农愣了愣,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才叹了口气。
“好年景,也就……也就将将够一家人糊口。”
“若是遇上灾年,那就得勒紧裤腰带,甚至要出去逃荒了。”
这是雍凉农业最真实的写照。
林羽心中微沉。
他清楚,想要真正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局面。
回了平西侯府,林羽召来了李瑶。
“我打算再新成立一个衙门,暂定名为农务司。”
李瑶有些意外,躬身应道:“请侯爷示下。”
“这农务司,职责并非是催收钱粮,而是要指导百姓,如何把地种好,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
林羽的语气郑重道:“你利用情报系统,从雍凉境内招募一些人手。”
“要求呢,主要是那些种了一辈子地,经验丰富的老农,他们熟悉本地的水土气候,也知道各种农作物的习性。”
“其次是要识文断字,头脑灵活的,也愿意学习新东西的读书人,哪怕是落魄秀才,只要肯干实事,都可以招进来。”
“农务司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
李瑶若有所为,她隐约明白了侯爷的深意。
这是要从最基础的农耕入手,彻底改变雍凉的根基了?
“瑶儿明白了!”
农务司的牌子很快就挂了起来,李瑶亲自负责招募。
可消息传开后,应者寥寥。
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大多故土难离,也对官府抱有天然的不信任,并不愿抛头露面。
至于读书人,则自视甚高,认为摆弄泥土是有辱斯文的事情,对此嗤之鼻鼻。
往往费尽了口舌,又许以不错的俸禄和待遇,才勉强招募十几个人。
其中有几人是实在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老农。
也有几个是屡试不第,心灰意冷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