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尴尬地放下筷子,闻言颔首:“父皇所言有理!”
说罢,扭头看向陈锋:“陈锋,你往后也少说这种话…以免落个谄媚蛊惑圣君奢靡享乐之罪。”
陈锋闻言却摇头:“陛下和太子殿下误会了,组建船队下南洋并不会劳民伤财,反而能够获利。”
说着,陈锋看着一脸怀疑的朱元璋,忽然冷笑一声:
“要我说,陛下的海禁之策就是亡国之政。”
“嗯?”
朱元璋一下子不满了,凝眉眼神危险地看着陈锋:
“胡闹?你知朕因何颁下海禁之策吗?”
朱标也凝眉:“陈锋,慎言,海禁之策乃关乎我大明国本,不可妄言!”
陈锋冷笑:“我当然知晓陛下海禁之策的缘由,其一,沿海倭寇海盗横行,为防范倭寇劫掠大明沿海;其二,大明初立,国内物资尚且供应不足大明本身所需,不许海商将大明货物运往海外获利。”
“至于太子殿下所谓妄言国策?我只能说呵呵,海禁之策、闭关锁国之法,皆是求死之道。”
朱元璋挑眉:“既然你知道,为何还说胡闹?”
朱标也皱眉:“求死之道?”
陈锋对海禁之策深痛恶绝,言辞也相当的犀利,毫不客气道:
“第一,海禁对防范倭寇乃是治标不治本之策,与其海禁阻止倭寇进入大明,不如发兵剿灭倭寇…说倭寇行踪难寻?呵呵,难道不会直捣黄龙,杀入倭国本土,逼迫倭国国王召回这些倭寇…毕竟,这些倭寇有大半是倭国幕府培养的黑手套。”
“第二,国内物资匮乏,海禁非但不能解决,反而会造成大明手工业萎缩,百姓生活艰辛。毕竟,海外市场广袤,若能加以利用,将会是大明又一重要财政来源之地,比之大明国内市场有过之无不及…”
“第三,陛下海禁真的就禁海了吗?不,并没有,陛下的海禁只禁足了那些底层的海商,他们没有什么人脉资源,不敢违抗朝廷命令,海禁过后他们生活会更加困苦。而便宜的却是某些权贵士绅,他们掌握着雄厚的财力与重大话语权,陛下的海禁政策刚好有利于他们垄断海洋贸易产业,赚得盆满钵满。而这无疑会加重阶级矛盾。”
“第四,长期的海禁会导致大明与世界脱轨,社会制度、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将会全面落后世界。海外各国都在不断地互相贸易、互相交流、互相争夺、相互进步…逐渐强大。而大明却闭关锁国,自以为是,最终会发展成为畸形文明。”
一口气说到这里,陈锋眼神幽幽:“陛下可知其他时空,取代大明的大清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朱元璋与朱标已经被陈锋刚刚的话说得心神摇曳。
闻言父子俩下意识地问:“如何灭亡的?”
陈锋龇牙:“闭关锁国,自以为世界中心,世界强国、天朝上国,当海外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国门之时,大清才发现,世界变了…大清成了最为落后的文明。只能任由海外列强随意欺凌,割地赔款成了王朝苟延残喘的唯一方式…最终灭在‘落后’二字上!”
“在后世有一句话很有名气,是一位伟人所说:落后就要挨打!”
“陛下也想落后吗,也想挨打吗?”
朱元璋脸色一阵变换。
朱标也心神震动。
而陈锋却乘胜追击,淡淡道:“而若主动拥抱海洋文明,拥抱世界…以大明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将会在未来占据世界最大的一块蛋糕。”
“而这或许是打破大明两百七十六年的国祚宿命的唯一出路…拥抱世界,走向世界!”
“当然,说这些显得太空太遥远…那我不妨说点开海禁最直观的好处!”
“银子,源源不断的银子…大明只要愿意重开海禁,世界各地的银两将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明,大明将会很快富足无比,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王朝。”
“一旦有了足够的资本积累,往后大明走向繁荣还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
“更何况,这些银子朝廷不要,却是被某些人拿了,拿得心安理得,拿得神不知鬼不觉。”
“之前我与陛下便说过,大明末年朝廷穷得叮当响,可那些个权贵士绅却富得流油,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有大半都是通过海外贸易走私得来的!”
“而海贸走私即便放在当下,也多不胜数,陛下若想查,定然不难。”
最后,陈锋总结:“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是反对海禁的,这是一个让国家走向灭亡之路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