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每一个步骤都显示着深厚的学养和经验,仿佛一位指挥家在带领整个乐队演出,条理清晰地展示出科学研究的魅力所在。
迅且精准地标记分子式填满整个黑板。
前排的人能看清所有细节,而坐得更远些的人虽然努力瞪大双眼仍然感到困难。
然而主办方已预见这种问题——工作人员迅行动,在两侧同步更新,确保信息传播无阻。
片刻之后,讲解正式开启。
周教授的声音清澈嘹亮,从生物巨擘恩格斯的话出引入主题:
"
恩格斯说过,蛋白质构成了一切生命的根基。”
“组成这些基本物质的就是氨基酸。”
讲到这里,他指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51种不同序列的胰岛素。”
“这就是它的序列”
。
整个会场上,学员们都全神贯注聆听,记录笔记的声音沙沙响起。
杨晓涛专注做笔录,并联想起曾经见证过中国个胰岛素合成的故事。
眼前这批专家极有可能会在各自研究中取得类似辉煌成就。
同时,他在思考:如果可以将后世的一些理念应用于此处,那将带来何样的革命?但他深知时机未成熟前必须等待。
下午,第二位及第三位报告人先后上台。
中午休息仅有短暂的时间供人吃午餐兼继续讨论早晨所学内容,现场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
结束一天活动之际已经是晚六点左右。
经过连续九轮演讲汇报,尽管有些复杂话题占用大量时间,而有的简略说明相对简单,但每一场报告都承载着深刻的学术见解。
最后散场时,人群依旧踊跃互动。
针对自己的本地优势以及外地代表的热情询问,杨晓涛决定先回到驻地进行整理总结。
半途被召唤入了农科院办公室见到了院长。
敲开房门,里面坐着的是院长李华。
“院长您好,第一次进您办公室呢。”
李院长笑着招呼。
“别太拘束啊。
你可是给我们添光彩的人物,论文已经表并在全球范围产生了影响力,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第二天一早,李明像往常一样准备好了演讲稿。
他并不感到紧张,昨天的提醒让他放轻松了很多。
“按你习惯的方式来讲吧,别给自己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