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巷子里嬉戏打闹,不时滚作一团,有的则蹲在墙角,好奇地看着蚂蚁忙碌。
如今城里的学校资源匮乏,孩子太多,只好推行平均教育政策,适龄儿童都能入学。
然而教室数量有限,只能实行半天上课制度。
于是孩子们便分批上学或在家中自由活动。
想到明年农庄里如果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可能也只能采取半工半读模式,心头不禁泛起思绪。
走回院落,天空黑云密布,风也变得迟缓,人似乎感到窒息。
这是一片暴风雨前的宁静。
内院里,贾大婶坐在门口扇着扇子,等待她的儿媳秦茹。
平时这个时候,秦茹早就该回来了,但今天全家都饿着肚子等着馒头。
屋里的大孙子棒子躺着喊饿,被分配强制劳动后饭量越来越大。
他一天要吃三个馒头还不够。
小孙子问道:“奶奶,妈妈怎么还没回来?”
“好饿!”
棒子回应道。
“不知道去哪儿了,眼看就要下雨。”
贾大婶埋怨道。
“家里面有吃的吗?”
“锅台上有几个冷窝头,饿就先吃吧。”
但棒子拒绝了,等着馒头。
外院,许三喜提着猪肠走进,见阎大叔坐在门槛上忧心忡忡。
两人寒暄几句,阎大叔感叹家庭经济问题。
许三喜掏出半包烟递给他一支,说有好消息。
随着聊天,两人的情绪逐渐变好。
不久雷声响起,豆大的雨点敲打着地面。
整个院落在雷雨中静寂。
后院里,杨志涛摘下黄瓜西红柿,雨水滋润了作物。
厨房里,他准备做饭,汪财在旁边等。
中院里,贾大婶给小槐喂饭,抱怨秦茹迟迟不归。
前院里,雨势逐渐减缓。
夜幕降临时,杨志涛写了一封信,在结尾写下名字,然后贴上邮票。
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和一碗方便面,汪财得到了鸡爪和面条。
这时,贾大婶做出的“面条”
成了一团浆糊。
棒子吃着难以下咽的饭,羡慕邻居家狗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