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n
这一次不是地心世界!n
而是整个世界!n
全世界都在地震!n
“怎么回事?事情不是结束了么?为什么会这样?!!”
n
本杰明都还没来得及走出地堡,接着就是地震。n
一开始没当回事,毕竟地震并不算明显。n
可很快,各地的汇报就让事情变得糟糕起来了。n
全美各地都传来了地震的讯息……他们又不是霓虹,一次地震全国都能接收到。n
严格来说,美国的确算是地震多发国家。n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属全球地震高发地区之一,其中西海岸最大城市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恰好处于全球最活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内,洛杉矶地下2万米左右深处就有一个断层。地震学家预测,洛杉矶在一两代人内发生里氏8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n
为什么美国加州多地震?这里隐藏着地球最活跃的“伤痕”
!n
加州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这是全球最活跃的地质区域之一。然而真正让加州成为地震高发区的,是贯穿该地区的圣安德烈斯断层。这条巨大的“伤痕”
横跨加州,全长约1300公里,是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分界线。两块板块在这里每年以约5厘米的速度滑动,像两块巨石不断挤压、错动,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地震的形式释放。n
最著名的案例是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震级达7。9级,几乎摧毁整个城市。近年来,科学家更担忧的是“下一场大震”
,甚至有人预测加州可能因为地震而“断裂沉入太平洋”
。n
相比之下,美国东海岸地震就少很多很多。n
所以压根不可能出现全国都特么发生地震。n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的强度也越来越大,甚至于普通人都能感受到明显的震感!n
地震给我们的感受,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震级的大小,二是震源距离的远近。一般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距离越近,地震的能量就会越强,我们感受到的晃动和摇晃就越明显。反之,如果震级较小或震源距离很远,我们感受到的震动自然也会很轻微。n
另外,当自然界的巨大灾难降临时,人们的反应却总显得迟缓,这究竟是为何?人的感知能力对此的局限性,让我们几乎无法及时察觉到潜在的危机。相比某些动物,人类对自然灾害初期迹象的敏感度明显不足。听觉方面,人类的耳朵只能处理20赫兹到20千赫兹的声音,大多数地震和火山爆发前的低频声波都在我们的听觉范围之外,难以察觉。视觉上,人类的眼睛只能看见狭窄的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等重要的灾害预警信号对我们来说则完全隐形。而嗅觉,尽管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感知变化,例如火山气体的释放或是潮湿空气,但这方面的人类嗅觉远远不如某些动物灵敏。n
除了感官的限制,人的认知过程同样会干扰对危机的感知。有趣的是,很多人往往对灾难的发生抱有乐观的态度,认为这种事不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这种乐观偏差使得潜在的风险常常被人们忽略。同时,人们记忆中的信息更容易影响判断,往往依据最显著的例子。另一个心理现象是“群体迷思”
,在群体中,个体的警觉性常常下降,导致对灾难的反应不如预期迅速。数据显示,现代科技虽然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危机,甚至在收到警报后,平均反应时间仍需20分钟,显示出我们在处理这种紧急信息时显得不够有效。心理研究则指出,大约三成的人对灾难风险依旧抱有过于乐观的态度,进而忽视必要的防范措施。n
当所有人都能轻易感受到震感的时候……那地震的强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