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号宇宙实验#】
【68年,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霍恩在实验室中建造了一座正方形的老鼠之城。
其内部设计包含立体化的网格通道与独立巢穴单元,这个被称为"
25号宇宙"
的空间可保障实验对象免于天敌威胁,并设置了自动化补给系统实现食物水源持续供应。
这里没有任何捕食者,拥有无限的食物资源,唯有人工设定的物理空间限制——理论最大承载量382o个生命体。
研究团队初始投放的4对健康大鼠在理想环境中展现惊人繁殖力,月即完成种群数量翻倍。
在无生存压力的环境中,种群规模以55天为周期持续倍增,但由于食物供给充足,初期社群维持着稳定的社会秩序。
当个体数量突破六百大关时,研究者观察到显着的社会学异变:第一批老鼠在拥有配偶和家庭的情况下,控制着核心资源以及地理位置。
新生雌鼠被迫向边缘区域迁移,形成独居群体,而新出生的雄性老鼠则聚集在属城中心,享用着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社交生活。
与此同时,鼠群的社会行为也开始变得愈的古怪。
雌鼠在断奶前会伤害并遗弃幼鼠。
曾经作为主宰的雄性老鼠无法继续维持自己的领地。
没有社会地位的雄性老鼠,则开始出现遭遇攻击且不还手的消极避世现象。
当实验进入到第六百天的时候,随着一个成活的个体降生,鼠群总数量达到了两千两百只。
从此刻开始,老鼠们的社会行为就此进入了持续性崩溃。
所有个体表现出极端的自我关注倾向,停止一切社交与繁殖行为,毛洁净无瑕却失去生命活力。
最终在实验启动的第1588天,随着最后一个老鼠的消亡,这个本可容纳近四千生命的乌托邦宣告终结。
卡尔霍恩根据这项实验得出结论:当所有的可利用空间被占据所有的社会角色被扮演后,个体所体验到的竞争及其带来的压力,将导致在其复杂社会行为上的彻底沉沦,最终走向崩溃。
实验结果一经公布立即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对,他们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远比老鼠要复杂得多,所以这个实验也被逐渐摒弃。
但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所面临很多社会现象,其实都能在这个实验中找到影子,并在某些自然规律上相通。
那便是:只有当年轻的一代更有活力、心智更健康,才能更好的延续整个人类社会的展。】
。。。。。。
评论区:
〖雌性失去了繁殖的欲望,雄性也失去了竞争的欲望,大家都躺平,其实很简单,一场大规模战争,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战争过后,一切又欣欣向荣。〗
〖起初人们以为只要展就会变得大家都幸福。〗
〖所以要生战争来消耗多余人口。〗
。。。。。。
大明,洪武年间。
凤阳。
“标儿,这个实验安排人去做一下。”
朱元璋喝着梨汤润喉,手指轻轻敲打着桌案,皱眉思索。
不缺吃喝、没有捕食者、生存空间有限,怎么看怎么像自己分封的藩王。
怪不得后人称其为养猪政策。
老朱又想到了曾经的世家门阀、现在的士绅,不停的掠夺资源,才能保持家族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