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让宋朝的中高级将领不愿投降异族。他们虽然多各有私心,打仗本领不强,但是当汉奸的欲望确实很少。
也是这种民族主义的帮助,让宋朝在失去自己的主力军后,还能重新召集出新的部队。
即使出现了划时代的秦桧高宗这样,国家一把手二把手都成了投降派。宋朝的抵抗派还能够靠"
民心"
对抗投降派,力保半壁江山。
而宋朝时的这种朴素民族主义,也是后来汉人能在九州陆沉百年间,就恢复了中华的巨大动力。
而明朝的民族主义其实是不足的。
在一开始,偌大一个国家,几乎所有的阶层,都没有把满清进京,当成异族亡天下来对待。
皇帝和官僚阶层,居然相信满清是来帮他们对抗李自成的。
从中高级将领,到小军官阶层,明朝军队投降满清如风。
吴三桂洪承畴之流,几乎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宋时孔家还愿意南迁,到明朝时就马上愿意当汉奸了。
在满清颁布“剃令”
之前,当时的汉人好像一点都不在乎异族的统治,从军队、到官僚,以及百姓都是如此……
为什么,用“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建立的明朝,在满清入关之际,表现得那么没有民族主义情绪?
为什么再被"
剃令"
刺激出了,汉民族主义情绪后,南明内部的抵抗派,还四分五裂,做不到南宋时的统一战线?
对比一下南宋与南明的民族英雄的出身背景。
张煌言,他就是一个宁波府的举人,在南京城破之前,他连个官都不是。
李定国,“反贼”
张献忠的养子,在张献忠抗清牺牲之后,大西军大乱。
李定国,上有养父之仇,下存汉家忠义,带领残军在贵州尽量稳住阵脚。协同孙可望等大西军势力,深耕西南,联明抗清。
郑成功,众所周知,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盗、和同时拥有东洋、南洋航线的大海商,明末真正的东海话事人。
这些南明的民族英雄,是无官书生、是农民反贼,是海盗逆子。
而南宋当年呢?
文天祥,南宋末年的状元。他的经历众所周知。
陆秀夫,进士,南宋末年的礼部侍郎。
张世杰,南宋末年的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
李庭芝,南宋末年的方面大将,进士,两淮制置使。
南宋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本来的状元、进士、将军。
而明朝本来的状元、进士、将军在哪里?
他们大多站在了清朝那边!
明朝百姓用血汗钱养出来了所谓关宁铁骑在哪里?
他们在大明将门后代吴三桂的带领下,为清朝征服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山海关,一路打到了云南。
号称南明柱石的江北四镇是怎么保护南明的?
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