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流贼驱使百姓企图填平城西护城河的行为,城上的守军先是反击了一阵,第一团营的长弓手们、掷弹兵们,包括抚标炮营的冲天炮,都能将自己的杀伤力倾斜到城外的人头上。
但是只打了一阵,就被方光琛紧急叫停。
面对这样的场面,的确是进退两难,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但是,方光琛叫停杀伤,不是因为他心慈手软,而是他要节省弹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他们的弹药也好,箭矢也好,用多少就没多少,一时半会儿根本补充不上。
而流贼搜捕驱使而来的老百姓却是源源不断,没完没了,现在还没到关键时候。
因为他也看明白了,只要还有大量替他们作战的百姓存在,恐怕真正的流贼骑兵就不会亲自下马攻城。
而填平壕沟只是开始,等这段壕沟填平了,流贼就会继续驱使他们扛着土包、石头等物冲到城下,堆积起骑兵可以直接策马攻城的土坡。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关键的时候,也才是利用自军火力的强大威力一锤定音的时候。
当然,流贼骑兵的这种攻城方法,是郝效忠告诉他的。
对此,方光琛越认识到,自军之中能有一个熟悉流贼各种作战路数的关内将领,是有多么重要,同时也坚定了他把郝效忠拉到杨振帐下的决心。
到了当日中午时分,形势的进展一如郝效忠的预料,在驱使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填平了新蔡城西一段长达一里多的护城河后,城外的流贼虽然换了一批,但却继续马不停蹄地驱使之前填河的百姓,越过他们亲手填埋上的护城河冲向城下。
城上有些惊慌失措的将士,开始往下抛投滚木礌石,将一些敢于抵近墙根的男女砸死砸伤在那里。
就这样,你来我往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新蔡城的西墙外逐渐形成了三处上城坡道的雏形。
到了这时,不仅方光琛明白了流贼的用心,包括一向只当甩手掌柜的方一藻,也看出流贼要干什么了。
原来驱使百姓全面填埋壕沟是流贼的计谋,填埋好壕沟后继续驱使百姓往城墙下无差别堆垛土石,仍然是流贼的计谋。
目的只是浪费守城一方的箭矢,或者火器弹药等守城物资,同时试探守城一方的薄弱之处。
果然,但凡是反击凶猛,百姓死伤严重的地方,都没能形成上城的坡道雏形。
而最终形成坡道雏形的三处,无一不是仍有一念之仁的薄弱之处。
至此,流贼最后的试探阶段结束。
大约午时三刻左右,之前驱使百姓往城下堆垛土石的流贼骑兵,突然分为了三路,分别驱使着已然分作三路的百姓,朝着那三处已现雏形的上城坡道用力。
而相应的是,已经看明白流贼企图的安应昌、于乐吾、郝效忠等人,也迅建议方光琛调整了城头的部署。
方光琛不仅是巡抚方一藻的智囊和儿子,巡抚方一藻对他言听计从,重要的是他还是金海伯杨振的总镇府总谘议。
有了这两层身份,其在登莱援剿先遣军中的地位十分特殊。
虽然他在这支登莱军中没有真正的官方身份,但却是这支登莱军中毫无争议的核心人物。
这一点,不仅其父方一藻早就适应了,其他将领如安应昌、于乐吾、丁承烈等人,也都早就适应了。
包括新加入他们的郝效忠,也从一开始的大感惊奇,变成了现在的感觉良好。
因为他与进士出身、登莱巡抚、兵部侍郎方一藻在身份上相差太大,根本说不上话,但他跟方光琛之间却没有这些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