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华夏的伦理概念之中,孝从来就不止是指具体的父母本人,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礼教概念。
因此,迹之后,便与家中的穷亲戚断绝往来,严格算起来,也算是不孝的一种。
毕竟,你怎么敢断定,你那些穷亲戚之中,就没有你的长辈。
甚至,你父母的长辈呢?
一想到这个,那些大臣们顿时便一个个吓得抖如筛糠。
这特么要是被打入不孝的行列里面,这官岂不是当到头了?
更可怕的是,如果因为别的事被罢官,多少都还有起复的机会。
但是,因为不孝被罢官,那可真的是终身死刑了。
甚至,连自己的后代都可能被连累。
想到这里,马上就有人站了出来。
“官家,按理说秦副相说的话有道理,
草原上的蛮夷部落分分合合已是常态,咱们大宋完全没有道理替他们兜底。
但是,这话又回说来了。
教化四夷本就是官家您的责任。
如果能过刘见这个事儿,能让那些蛮夷感受到我们的大宋的仁义,接受官家您的教化,那可实在是功德无量啊。
再说了,刘见他不是一般的蛮夷,他是流落到草原上的大汉宗亲后裔。
所以,臣以为刘件这个事儿,无论是出于教化四夷的目的,还是出于接回流落在外的大汉宗亲这个目的,咱们应该帮。”
有了第一个人打头之后,其他人瞬间也来了灵感。
于是,这些大臣便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刘见这个事儿必须要管。
刘禅大概数了数,就这么一会儿的时间,他们竟然找出了十七八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这件事。
论证到最后,大家的意见已经变成了不帮就是他刘禅的失职,是大宋不仁义。
当然了,反对帮忙的秦桧,那简直就是猪狗不如。
眼看着刚刚还和自己站在一起的盟友,竟然当着自己的面儿,向自己疯狂地插刀,秦桧气得胸口一甜,一口老血差点儿吐出来。
但是,他还是强行的把这口老血给压了下去。
不行,本相现在还不能倒。
如果本相倒了,刘见真被大宋给接纳了,大宋必然顺势进入草原。
到了那时候,金兀术,危!
自己,更危!
想到这里,他眼珠子一转,顿时又有了灵感。
“官家,刚刚是臣浅薄了。
经过您一番教诲之后,臣已经幡然悔悟。
不如,咱们现在就给刘见划一片地方,让他和他的族人全部迁回来吧?”
秦桧这么一说,刘禅顿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