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过年的时候回来说,只要那边一有招工的信儿,她就回来告诉你嫂子一声。”
那个嫁到大地大队的闺女姓王。老王家的大闺女过年的时候回来,可风光了。拿了那么多的好东西,说是她们公司过年的福利。
她老爷们儿家好几个人都在公司上班,的东西都吃不完。还给她妈留了一千块钱。
在老吴他们这里,嫁出去的闺女能给娘家妈一千块钱,不是确实有钱,那就是太败家了,得挨老爷们儿揍。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安县乡下的农民们还是很淳朴的。
自己家的闺女嫁人了,要是把婆家的东西,往娘家划搂,那是得让别人说闲话的。
娘家妈拿着闺女孝敬的钱都烫手。当然,少数不要脸的例外。还有那卖闺女的就不提了。
吴老二媳妇儿听说有招工的好事儿,赶紧和老吴媳妇儿说:“嫂子,要是那边有招工的信儿了,你让小丽把她弟弟也带着呗!”
“行!”
老吴媳妇儿满口答应,谁带着谁不一定能行,但是能有一个自己家的亲戚,和自己家的闺女在一个厂子上班,互相有个照应,也能放心不少不是。
吴小丽现在虽然还不是工厂的职工,但是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她一点都不想种地,不想爬地垄沟。
吴小丽家的地种苞米,还种一些大豆和杂粮。
种苞米就得爬地垄沟。
种苞米的时候下种子,一个坑里面不能下一粒种子,怕不出芽。得放两个到三个苞米粒。
苞米出芽的时候,一个小坑长出来两三个苞米苗。需要拔掉多余的苗,只留下一个长得壮的。
苞米间苗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弯腰累的腰受不了,蹲着累腿,脚麻了、腿也麻。只有跪在地上向前爬,省劲。
种大豆和其他的杂粮,就得天天扛着一个小锄头,下地除草。
吴老二和他哥说了几句儿女的事儿,就闲聊地里的事情。他们能说的也就是眼麽前的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哥,农业推广站的人说,今年有高产的苞米种子和大豆种子。你买不买?”
“不买。”
老吴回答的斩钉截铁。
“我去年留的种子够用。”
自己家有种子,为什么要花钱买别的种子?
高产种子再高产,也需要人好好伺候才行。
再说了,谁敢保证高产种子就一定行?
老农民就指望着地里的收成,到了秋收的时候,买来的种子不打粮食,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哭都没地方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