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象,算是袁术手下为数不多,有才学,又敢于直谏之人。
原本历史中的汉献帝刘协因为思念洛阳,车驾东归之时,被李傕郭汜所追,大败于曹阳。
几乎一路乞讨般的抵达了河内郡。
袁术看在眼里,大会群臣后,言道:“如今汉家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汝南袁氏,四代都是朝中重臣。中原的百姓与天下士人蒙受袁氏厚恩,都愿意追随于我。我打算秉承天意,顺应民心,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袁术麾下的文臣武将都不敢出言反对,只有阎象挺身而出道:“昔年周人自后稷(周人始祖)至文王,积累功德无数年,三分天下有其二,可他们还是在做殷商的臣子。
明公家族虽然累世昌盛,仍然不具备周人那样强大的势力,而且我们所占领土不过淮南地区而已。汉室虽然衰微,也没有殷纣那样残暴无道。”
然而彼时的袁术早已经被利欲熏心,不但没有听从阎象的建议,反而心里非常不爽,自此之后,开始疏远对方。
…………
正当桥蕤犹豫不决,是否需要鸣金收兵之时,冲向敌军两翼的骑兵团,被韩信设置的弓弩手纷纷射倒在地。
韩信早已经料到桥蕤见到他们阵型散乱后,必定安排骑兵团进行冲击,这样在骑兵团的冲击之下,阵型散乱的队伍,必定会大溃败。
原本历史中的东光界之战,青、徐三十余万黄巾军,沿着海岸线北上入侵冀州的渤海郡,公孙瓒只带了两万白马义从,就是趁三十余万黄巾军立足未稳,阵型散乱之时,动突袭。
斩敌数万,俘虏七万余人,震动天下。
然而桥蕤并非是威震北疆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他麾下的军队也并非天下强兵幽州突骑,韩信亦不是乌合之众的青徐黄巾军。
桥蕤犯了一个后来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中同样的错误,就是不清楚敌军箭队方阵的情况下,先派出了自己的骑兵团。
骑兵冲击力猛,攻击强,但是有个致命缺点,防御力非常弱,惧怕弓箭。
正常情况下,两军对垒时,一般是步军方阵拿着盾牌顶在最前面,吸引敌军弓箭火力。
然后己方的主帅找到对手弓箭方阵的位置后,让步卒朝此起进攻,骑兵则等待战机,或是避开对手的弓箭方阵进行攻击。
袁绍界桥之战之所以在天下人皆不看好他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就是利用公孙瓒的轻敌心理,提前将一万白马义从吸引了出来。
当时袁绍用麴义率八百先登死士为先锋,以千余强弩兵掩护麴义,自统步卒数万在后方。
公孙瓒见到袁绍先锋军太少,立刻派出自己的精锐一万白马义从,想尽快吃掉对方。
麴义既然有千余强弩兵在身后压阵,为什么公孙瓒还敢派出白马义从冲击对方?
因为弩兵和弓兵不同,弩兵只能平射,而前方又有自己的八百先登死士,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正面突击,如果弩兵直接朝前方射箭,先就会射到自己的八百先登死士。
等到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冲击到自己强弩兵的射程范围内后,先登死士将盾牌放在地面,自己则趴在盾牌上。
后方的千余强弩手立刻向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起射击。